人形[日本傳統民間美術]

人形[日本傳統民間美術]
人形[日本傳統民間美術]
更多義項 ▼ 收起列表 ▲

人形在日文中的意思就是人偶,更偏向於指日本傳統的民間美術。 人形美術是日本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,有些像中國的絹人,大約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,最早是作為孩子的玩具出現的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,人形美術以其精巧的造型、華麗的服裝和多樣的髮飾贏得人們的讚賞,成為日本人民喜愛的一種室內裝飾品。

基本信息

簡述

人形在日文中的意思就是 人偶,更偏向於指日本傳統的民間美術。

人形美術是日本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,有些像中國的絹人,大約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,最早是作為孩子的玩具出現的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,人形美術以其精巧的造型、華麗的服裝和多樣的髮飾贏得人們的讚賞,成為日本人民喜愛的一種室內裝飾品。

具體介紹

在日本人形中,三月人形和五月人形最有代表性,產銷量也最多。每年三月 “ 女孩節 ” 前後,商店裡的古裝人偶備受青睞。據說這種人偶全國每年出售額達 1000 億元左右。日本父母通過祭祀人偶,表達對女兒的美好心愿。 3 月 3 日,母親娘家的親屬要向女孩贈送 “ 內裹雛 ”( 古裝偶人 ) ,女孩家裡還在特設的人偶祭壇前擺上桃花、菱形黏糕和白酒。日本人認為孩子如有災難、病患可以傳給偶人,從而使孩子身體健康,成長順利。人偶祭壇呈階梯形,上鋪紅地毯或紅布,層數因家庭境況即人偶多少而不同,少則兩三層,多則七八層,人偶中有王與後、宮女、大臣、樂隊、聽差等,還有一些鍍金上漆,富麗堂皇的車馬、行李、家具、娛樂用品的模型。人偶個個倩笑盼目,栩栩如生。祭祀人偶始於江戶時代,當時人偶是紙制的,隨著這一風俗的形成,後來出現了布制人偶。到了明治時代,人偶商品化,女孩節祭祀人偶在全國固定下來。

五月人形的由來和端午節有關。在古代日本,每逢五月初五,人們都要舉行祈禱平安的節會。參加節會的朝廷官吏們,將據說能驅邪祛病的菖蒲 ( 一種藥草 ) 插在冠上,並飲菖蒲酒。在日語中,菖蒲和尚武發音相同,久而久之, 5 月 5 日就演變成習武的節日。平安時代,這一天要舉行射箭表演。到了江戶幕府時期,家家戶戶則在門前裝飾軍旗和軍馬的標誌,以後又演變為擺設武士人形。到了現代,日本政府把五月五日定為男孩節,每年這一天,為了祝願男孩子健康成長,父母們一般都要為一周歲的男孩購買五月人形來擺設,主要是象徵男子漢的強壯和勇敢。五月人形一般由武士盔甲、弓箭、劍、鼓和旌旗等組成,有的還有八音盒。

人形的服裝

人形的服裝絢麗多彩,反映了日本傳統的服飾文化,令人賞心悅目。和服是日本獨特的傳統服裝,據說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。它寬大舒適,端莊典雅,特別是女式和服,色彩和花紋鮮艷奪目,由十餘種附屬檔案組成,且不同的和服配不同的髮型,腰帶的結法也有變化。女人穿上和服就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,每個舉動都變換出另一幅畫面。因此和服既是生活中的實用品,又是一種頗具欣賞價值的藝術品。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之差是區別年齡與婚否的標誌。例如,未婚姑娘穿紅領襯衣、寬袖外服;已婚婦女著素色襯衣、緊袖外服。腰帶是婦女和服極為重要的部分;上面刺繡著美麗的花紋圖案。它起初窄而細,只起固定作用,後發展為裝飾品,到江戶末期,竟達 9 寸寬、 1.2 丈長。腰帶的結法很多,其中 “ 大鼓結 ” 比較廣泛,即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用紙或布做的芯子,看上去象個方盒。

造型優雅、光彩照人的衣裳人形 ( 高 65 、寬 38 厘米 ) ,展示了和服的藝術之美。少女身穿大紅色的和服,外套一件曳地長袍,上面用金銀線繡著精美的花朵和祥雲圖案;腰間繫著繪有扇子圖案的淺色腰帶,腰帶上插一把摺扇,紅色的長穗垂於胸前,別有一種瀟灑的韻致;而傳統的髮飾更增添一種典雅和高貴。

日本人形的題材很廣泛,其中對藝伎、歌舞伎的表現都很精彩。持三味線人形 ( 高 45 、底長 23.8 、底寬 21 厘米 ) ,出自日本著名的手工藝人久月之手,表現了一個藝伎形象。她體態裊娜,身穿雅致美觀的和服,手持一把做工精巧的三味線,美麗的面容楚楚動人,略帶憂鬱的神情,隱約流露出藝伎生活的辛酸與苦辣。

《藤娘》是日本古典舞的代表作,表現了一個失戀少女藤仙子的形象。在表演中,藤娘頭戴具有日本民族風格的繡花斗笠,通過上下舞動的花斗笠和優美的造型,表現出女性婀娜的身姿和痛苦的心情。 “ 藤娘 ” 人形 ( 高 49 、寬 31 厘米 ) ,藝術地再現了舞劇中藤娘的形象。她雙目低垂,神情幽怨,肩頭搭著紫藤枝幹,清麗幽雅的紫藤花在身後垂懸,與和服和斗笠上的紫藤花紋協調呼應,既表現了少女天真爛漫、純潔無瑕,也烘托出一種傷感的氛圍。

在日本,持扇人形也很多。團扇系中國的發明,而後傳入日本;摺扇出自日本,又傳進中國。扇子的名稱始於中國明代,到 14 世紀時已為中日兩國共同使用,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可謂趣事。當時,每逢夏季,宮廷貴族要賜予侍臣摺扇,宮女受其影響,也常常帶把摺扇作為裝飾品。由於人們的喜愛和日常生活的需要,促進了扇子的發展,出現了在扇面上作畫、書寫詩賦格言等。吉慶時,人們把摺扇作為禮品贈送,象徵著前途光明,人生之路愈走愈寬廣。扇子作為道具,在舞台上被經常使用,表演者用扇子的張合、舉動來表示劇中角色的心情。持扇人形 ( 通高 54 、寬 29 厘米 ) 表現了一位秀麗端莊的少女,她梳著高貴典雅的傳統髮飾,和服上繡著飛翔的仙鶴,左手還持一把繪有梅花的摺扇,寄寓著美好的祝福。

雕塑藝術品

時 期:公元1907年 材 料:橡木 規 格:高82厘米 創作者:畢卡索

藝術大師畢卡索總是走在新興藝術發展的前列,他的積極探索和參與,總能給他的藝術創作帶來新的靈感和創作欲望。在歐洲藝術家研究非洲黑人藝術的熱情高漲的同時,他也採取行動,這件木雕作品便是他對非洲藝術的肯定、順應和模仿改造。其實,這件作品在形的塑造上只用了非常簡潔的線條雕刻,突出人形的女性特徵。其五官是用鮮艷的單線隨意勾畫,整個形體被塗上了薄薄一層色彩,仿佛幫助分辨立體的背光面。作品看似粗陋,其實很完整,是對具體形態的超越。畢卡索一直能保持藝術的活力,正是因為他對各種藝術的不斷吸收,融入自己的風格,讓觀眾既能捕捉到作品原始的藝術來源,又能發現巨大的變化。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